沈言打开投诉记录一看,果然问题严重。有个用户收到瑕疵品,客服只会说"稍后处理",结果拖了三天也没解决,用户直接在小红书发帖吐槽。
"优客服务这是在坑我们!"沈言气得拍桌子。
他立刻打电话质问优客的负责人,对方推三阻四:"我们人手不足,处理不过来。。。。。。"
"那我要你们干什么?"沈言挂断电话,决定亲自上阵。
那一夜,他熬到凌晨三点,编写了一份详细的客服培训手册,列出了各种场景的标准回复。第二天一早,他亲自给优客的客服人员培训。
"记住,每个用户都是真实的人,不是订单号码,"他强调,"要用心回复,不能敷衍。"
经过培训,客服质量明显提升,投诉率下降了一半。
就在情况稍有好转时,小北突然发来微信语音:"直播是挺火,但别忘了线上运营的根本。用户要的是真心,不管是夜市还是网店,道理都一样。"
这句话点醒了沈言。他意识到,光靠直播带货不够,还要建立用户社区,培养忠实粉丝。
"小南,我们要改进小程序的'情绪故事'功能,"他说,"让用户能分享自己的解压经历,建立情感连接。"
"这个我正在优化,"小南展示了新版界面,"用户可以匿名分享故事,还能给别人的故事点赞。我加入了AI算法,能根据用户情绪推荐合适的产品。"
一个学生用户的反馈让沈言特别感动:"失恋后写故事,感觉有人在听我说话,比找朋友诉苦还治愈。"
月中,沈言再次查看账目。虽然直播带来了不少订单,但外包费用依然是个沉重负担。
"外包费占了盈利的40%,"他对小南说,"这样下去不是办法,我们得组建自己的运营团队。"
"我同意,"小南点头,"我认识一个短视频达人小张,擅长内容运营,要不要约他聊聊?"
很快,小张加入了团队,负责社交媒体营销。团队阵容渐渐完善,但资金压力依然巨大。
一天晚上,沈言独自在办公室加班。窗外夜色深沉,他突然收到一条微信。
是小北:"夜市今晚很热闹,过来坐坐?"
沈言放下手头的工作,来到熟悉的面摊。
"还在为钱发愁?"小北端上一碗面。
"是啊,贷款只能撑一阵子。"
"别灰心,"小北认真地说,"你要找到产品的魂,找到能讲故事的人。我认识一个心理博主,叫心晴酱,粉丝不少,要不要联系试试?"
沈言若有所思:"博主。。。。。。确实是个方向。"
回到办公室,他立刻联系了心晴酱。对方很快回复,表示愿意试用产品。
"太好了!"沈言兴奋地对团队说,"如果博主推荐有效,我们就能摆脱单纯依赖直播的困境。"
然而,仿制品的威胁依然存在。小南偷偷告诉他:"我打听到,分销商正在联系外省的连锁超市,计划大规模推广仿制品。"
沈言捏紧了拳头。这场商战,远比他想象的复杂。资金的紧箍咒越勒越紧,但他知道,现在退缩就意味着前功尽弃。
望着窗外的夜空,他暗暗发誓:一定要撑过这个难关。